重视科研工作和养成科研习惯
——思政部近年科研工作小结
杨章钦
2015年3月
思政部积极贯彻执行学校科研工作会议精神和部署,不断加大工作力度,以教学带科研,以科研促教学,在过去的几年里科研工作取得一点小成绩,但思政部力量有限,没能为学校做出太多成绩。科研工作管理并不容易,梳理一下十分有益。在此,就三年来科研工作做个简短小结。
一、近年科研所得
思政部在2010—2011年曾获得科研突破,收获了1个国家级、2个教育部课题立项,并获得市委重点指导课题1项(横向)。思政部曾在学校多次获得“科研先进集体”称号。事实证明,我们集体在科研工作上是有所努力和付出的,并且常年一贯重视科研工作。
2012年后,科研成绩持续下坡。究其原因,一是领导无力带头,二是团队总体出现科研疲倦,三是冲刺高职称人数越来越少,科研梯队不理想。
最近三年来,思政部得到横向课题1万元的1个,不值多提。省级课题立项6个(含省宣传部理论基地2个),省教育厅课题5项,市委中特理论基地课题5项,再高级别的就再没沾边。教师发表学术论文年均约25篇,近年出版个人学术著作3本。
教学研究取得一定进展。教育厅思政专项课题先后共立项4项,学校教改课题立项7项;教师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2篇,先后出版教学改革研究著作3本。
教师科研获奖12次,其中多为研究会、学会方面的论文获奖,获奖级别十分一般。
二、今后科研工作思路
思政部接受指令性宣传任务为主,结合教学改革研究居多,受制于学术研究力量较弱,学科型研究明显很少。
今后思路大致为:
1、努力加强博士队伍的建设,积极挖掘潜力,发挥博士人才的作用。
思政部目前博士比例较低,在专职专任队伍中占比20%。个别人容易满足于教学和家庭事务,对于学术研究没有太多精力关注,今后在此方面应有所动作和改观。我们的科研水平并不均衡,发表论文篇数较少、级别也低,科研表现主要依靠著作、课题多为单兵作战;科研的尖刀型人才不足;教师学术交流不足、学术视野还是十分有限。这些都应在博士队伍中率先得到改观。
2、用心展现领导重视的力度。
身为领导要实现真重视,就该把口头重视变为行动重视。以往重视满足于:有管理文件;有投入;有年度科研计划。事实证明,空对空导弹并不好用,多半应付检查而已。
领导重视才会实现加大科研投入,才会使得加大投入变得“管用”。我们应把经费花费在老师们看得见的地方,尽可能实现全员搞科研而不是散兵作战。
重视就是“既要用心还要给力”。用心要良苦,给力要看得见。常对参与科研的教师予以肯定与回报;常动员教师参与课题立项的讨论;常外派教师参与重要学术会议;扶持“特战队”;寻求综合动力,扶持出版专著;经常出版集体著作。这些都是为了保持科研良好氛围,使战斗硝烟持续弥漫,不懈怠。硝烟弥漫,就是重视。
科研“疲劳症”总体呈现蔓延扩散状态,如何去谈重视?试试“行动”。如何行动?取决3条:一是主任亲自上前线;二是主任亲自带团队;三是养它一支“特战队”。何为“特战队”?就是3句:别人上,你带着冲;别人不敢上,你冲上;别人不能上,你来上。何为养着?他来劲,你得捧着、夸着;他气馁,你得资助、哄着、奖励着,给他看见阳光。科研好比打战,一句话,“打仗队伍不能散”。
从思政部科研起落情况看,证明科研一定要被重视且真重视,才为有效。有点难,努力吧。
3、面向教师着眼强化教学为主与科研为主“两手抓”的理念。
“教学加科研”的工作理念应深入人心,而不是吧科研一味当任务。
教学已然不易,科研更是艰辛。老师们为何惧怕科研?都以为自己不习惯。很多人上课也疲劳,但并不会因为感觉疲劳而不上课,因为教学已然成为工作常态、工作习惯。可见,惧怕科研并不奇怪,关键在于养成习惯。
我们要着眼改变的不是环境问题(政策之类),要改变的是习惯、心态抑或认识、理念的问题。科研其实就是处于“不差钱”困境。
用什么办法使高压下的科研疲劳和科研恐惧症真正消失?我相信以下两类人都有,估计是少数。一类,是已经评完职称,还在默默写论文的;已经拿够科研工作分,还在默默写论文的;看不见领导重视,还在写论文的。另一类,就是根本就不为评职称,还在写论文的;根本就不考虑科研分,还在默默写论文的;自知论文很难发表,还在默默写论文的。
这里的“两类人”,一旦成为多数人,就会表明科研恐惧症、疲劳症并不扩散。我们必须正视现实,事实上,一些人与另一些人对待科研就是有差别。去除这类差别不应是我们的目的。把科研养成为我们的工作习惯,才是真根本。所以,重视就好,付诸行动;习惯就好,付诸养成。科研本不是急功近利的事;科研也不可能要求人人出大成就,但科研需要人人参与。科研一定要先付出,再持久,才为习惯。这个习惯来之不易,要有付出的过程。
帮助教师树立教学为主与科研为主“两手抓”的理念,因为管用,值得思政部耐心培植。
4、应认真梳理思政部短期目标,力图有起色,但求有作为。
目标应简明,少一些大话,回避“有所为有所不为”的虚幻借口。不怕“有所不为”,只怕“难有作为”。拟下目标,就去试试看。
借助博士队伍力量,改观学科建设,拟两年内攻下一个国家级、一个教育部课题。
借助评职称的客观动力,拟争取高级别学术论文发表3-4篇。
希望在横向课题立项上获得突破(难度蛮大,目标先立)。
拟完成指令性课题(规定动作,如教育厅择优推广教改课题、统战部课题等)3-5项。